导演沈悦:科幻电影的灵魂在于背后的世界观

2019-07-05 15:49:44 新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见到沈悦时,他刚接待完好莱坞制作大佬奥利弗·斯考尔(Oliver Scholl)。曾在《蜘蛛侠 英雄归来》、《毒液》、《独立日》等多部世界科幻大片中担任美术指导的奥利弗·斯考尔,对来中国参与《末日拯救》表示了相当的兴趣。

  《末日拯救》是沈悦十年打磨的作品,由目前已经进入制作阶段。在沈悦看来,奥利弗 斯考尔表现出的兴趣,不仅是源自《末日拯救》,更是源自好莱坞大咖对中国科幻电影市场的看好。据统计,中国市场围绕科幻电影的消费,无论是从数量和票房都出现了逐步增长的趋势。2019更是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科幻的“极光”被点燃

  上个世纪初,在科幻还未得到外界足够重视的时代,沈悦便开始扎入这一领域。他是中国参加世界科幻大会的首位影视界代表,被海外媒体誉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开拓者”。在这过程中,沈悦很早就与刘慈欣相识,对“科幻”的共同期待让他们成为密友。

  沈悦集编剧与导演于一身,《末日拯救》的剧本就是由沈悦主创的。十年前,沈悦在操刀《末日拯救》剧本常与刘慈欣共同探讨,大刘为剧本提供了核心创意。这让外界对这部电影有了更多期待。

  作为多年好友,沈悦用“科幻作家中非常独特的一位”来形容刘慈欣。这种独特在于其作品往往具有比较宏大的世界观。“科幻作品的持久力和影响力,绝不是单凭某个有趣的科幻元素或者炫酷的影像特技,而是来自于它背后所构建的世界观,以及带给观众的哲学思考。”这也是沈悦一直所在追求的。

  沈悦认为《末日拯救》与《流浪地球》相比,最大的不同正是在于世界观的不同,导演本身对世界、对末日的看法不同。“每个人心中的末日世界不尽相同,《末日拯救》就是要塑造一个不同的末日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会激发更多的观众来想象。”

  本土科幻缺乏一套工业化体系

  前些年,中国影视界谈的话和兴奋点都集中在一个话题:什么时候赶上美国?但近两年,“大家更冷静、平静,在更扎实的思考,中国影视产业发展到今天怎么走。”

  天价片酬、阴阳合同等事件的出现,给了中国影视业一记重拳,影视行业的投资规模、投资热情在下降和减弱。沈悦在参加今年上海电影节新片发布会时注意,新片预告往年有上千部,甚至两三千部,但今年发布的大概只有200部。

  然而在泛起涟漪的水面下方,是电影产业攀登新高峰前的又一次步伐调整。“包括随着5G等新兴技术的出现,有远见的投资方,也对新技术方向带来的影视业内涵的扩大进行了布局。”沈悦表示。

  在他看来,中国科幻电影,除构建世界观之外,技术实践也有很大的待提升空间,尤其是未能建立一套工业化体系。推动体系不断成熟,是本土科幻电影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塑造“独有的影像特点”

  除了电影《末日拯救》,沈悦当前还在着手推进金融题材电视剧《珠峰》。“科幻题材以及现实的题材,是我现在比较喜欢的”,一直追寻独有的影像特点的沈悦表示。

  事实上,早期沈悦推出过诸多现实题材,比如荣获“金鹰奖”的《甲肝,1988》,荣获“华表奖”的《太阳的味道》以及《女人的战争》等。

  关注金融,源于沈悦很喜欢美国的《大空头》,这部以金融危机为背景的影片,引人深思,对美国商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认为,这种能够引起大家思考,怎么避免再次失败的金融影片,在中国也应该有。而他和北京真自在文投合作的《珠峰》就是想做一次这样的尝试。

  沈悦对这部剧名特别满意。在他看来好的金融从业者就像是在攀登珠峰的攀登者一样,他们所经历的艰险和最后登顶所带来的感悟,都对现实有很好的启迪意义。《珠峰》中金控集团转型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应用这种实业的设定,有助于引导金融业和全社会脱虚向实,积极引导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影视业在由大国向强国的过程中,最硬性的衡量指标无疑是中国国产电影在国际上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新时代,中国电影在“走出去”的同时,除了应该具备时代的烙印外,文化自信、自觉以及自省,始终鞭策着影视从业者前行。


责任编辑:t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