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音乐真的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吗?

2020-03-25 14:19:43 e线资讯

打印 放大 缩小

《歌手·当打之年》、《天赐的声音》播出刚刚过半,主打原创的音乐综艺《我是唱作人2》便官宣回归。在综艺市场中,音乐题材似乎从未有过空窗期,原创、翻唱、国风、摇滚、流行、音乐剧……一个又一个爆款音乐现象在综艺镜头中诞生。

不止如此,网络直播、影视OST、电竞游戏也在近年接连发力,似乎每一个领域都在想方设法与音乐“联姻”。眼下,“音乐人”不再是传统唱将的专属称呼,“音乐爆款”标准逐渐变化升级,音乐宣发也在新媒体浪潮中具备了更丰富的创意与想象空间……华语乐坛似乎随时都有意想不到的变化。

此次基于 QQ 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全民 K 歌四大平台用户音乐行为数据,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旗下由你音乐榜推出的《2019华语数字音乐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既是借助云端大数据对华语数字音乐发展进行宏观解读,也是时下音乐行业趋势的最佳侧写。

报告指出,2019年全年歌曲发新量达到近24万首,与上一年相比规模上实现了爆发式增长,音乐风格亦是百花齐放。面对如此繁荣景观,我们也不禁要问:华语音乐真的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吗?

创作繁荣,华语音乐野蛮生长

从综述篇开始,该报告便用各项数据呈现出2019年华语音乐“井喷”态势。这在体量上尤为直观:2019年新发歌曲数量超过2018年近一倍,新发歌艺人数超过17—18年的总和,在规模上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数据只是量化,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华语歌手在创作上的急剧扩张。

首先,传统唱将依旧保持着强劲的创作热情,向乐坛输送优质作品。在“年度原创单曲TOP20”榜单中,周杰伦、林俊杰、薛之谦、邓紫棋这样的专业歌手席位近半;周华健、黄绮珊、郑秀文这样的老牌歌手均有发片。

再者,偶像歌手作为乐坛新势力,在不断输出作品为流量续力。7-8月,蔡徐坤、火箭少女101、R1SE、黄子韬等偶像歌手集中发歌,迎来年度音乐发行峰值。蔡徐坤、张艺兴、华晨宇等新声代偶像歌手席卷各大TOP数据榜,呈现一片新意盎然。

同时,有综艺节目、短视频平台、社交门户等多种平台的推动,网生歌手逐渐撕掉“小众”标签,走向大众视野。如陈雪凝因《绿色》一炮而红,打响网生音乐人进击主流乐坛第一枪;宝石GEM《野狼Disco》引领“画龙舞”风靡全国,年度全民神曲诞生。

在用户审美、市场宣发、跨领域合作等众多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华语乐坛正在经历剧烈的变革和成长。传统歌手需要产出站稳脚跟,新艺人试图用作品敲门入局,“创作”便成了华语歌手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关键。

伴着这股创作热潮,国风、摇滚、流行音乐剧、民谣、说唱……各式各样的音乐风格争先出现,让人眼花缭乱。在2019全年上榜新歌中,国风类歌曲占比超10.41%,《无羁》(合唱版)、《醉仙美》、《初见》等多首爆款歌曲冲入榜单TOP10,甚至曾经的“小众”风格也逐渐演变为“大众”口味,成为现象级音乐。

2019年,付费专辑也迎来“高光时刻”,全年数字专辑总销售额同比增长154%,实现历史最佳成绩。市场态势逐年向好,歌手创作也迎来体量和风格的“井喷”,华语乐坛野蛮生长,似乎真的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新势力爆发,“最好的时代”是否真的来临?

《声入人心》热播,音乐剧市场迎来春天;《乐队的夏天》小众逆袭刮起全民乐队旋风;初音未来首度合唱洛天依,虚拟偶像走向各大表演舞台;《陈情令国风音乐专辑》在TME平台上的现象级热卖,带来影视OST新玩法……在报告给出的最具代表性年度“音乐时刻”中,大部分爆款音乐现象都是跨界领域合作的产物。

无可置否,影视、综艺、国漫、游戏、虚拟偶像……这些泛娱乐跨界的流行确实推动了华语音乐的流行。但反之,这样的热度又能存续多久?

《乐队的夏天》播出期间,参赛乐队听歌用户数暴涨,但在节目收官后,数据便急剧下滑,受众只向少数乐队引流;2019UGC 类歌曲占比超99%,但其中53%的歌曲全年播放量低于1万次……

再者,对于歌手而言,过度依赖跨界资源是否有利于长期发展?

以周深为例,从《中国好声音》出道以来,周深接连参加了《蒙面歌王》、《声入人心》、《我们的歌》、《歌手》等系列综艺节目,其作品也主要以综艺翻唱作品和影视OST为主。可以说,周深的每一步似乎都与跨界资源有关。一定时间内,综艺性歌手、OST歌手的标签也许会束缚周深的发展,与之相似的还有张碧晨等。

除了跨界新势力以外,偶像艺人、网生歌手等乐坛新势力的出现也同样值得思考。

在报告给出的“乐评人年度榜单”上,原本在各大数据榜吃香的歌曲却鲜有姓名。一方面,这是由于偶像流量向音乐涌流。另一方面,网生音乐的流行也带来一些品质争议。

市场百花齐放、蓬勃发展固然需要,音乐却无法舍弃对品质的坚持,大众热度与专业品质之间的微妙平衡逐步被打破,引人思考。在野蛮生长的背后,“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谁才是真正大众音乐口味的引领者?而基于“消费品”和“艺术品”双重维度的音乐风向又将刮向何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