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界首富比尔 ·盖茨曾用了十年时间深入研究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最终写成了《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他在书中详细分析了电力、制造业、农业、交通等碳排放主要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到:关于气候变化,你需要知道两个数字:第一个是 510亿,第二个是0。
510亿是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大致吨数,纵观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或略高或略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这正是我们当今面临的真实境况。“0”则是我们需要达成的目标,要想阻止全球变暖,要想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我们人类需要停止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
而解决气候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清洁能源变得跟化石燃料一样廉价和可靠。氢能源因其燃烧的产物是水、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制备提取等特点,被称为清洁的零碳能源。全球范围内,已有超 40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氢能政策,还有 36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筹备相关政策,氢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究竟到了什么阶段?我们离真正步入氢能时代还有多远?
2025年 1月 8日 21:05即将播出《专精特新研究院》第四季第三期,节目将带您走进氢能源领域,邀请到北京银行北京分行行长助理张宇轩、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材料产业处二级调研员冷少林、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常福、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互动媒体标准推进工作委员会副主席包冉、财经评论员石述思齐聚实景研究院,一同跟随专精特新企业创始人的视角直击氢能产业发展现状,见证专精特新企业如何硬核科技解决行业痛点。
氢能源领域发展争议不断 创始人隔空回应种种质疑
氢元素排在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第一位,是宇宙中最小、最轻、最多的元素。宇宙中 90%、人体中 63%的元素都是氢,即便氢对于地球万物生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能源领域,关于氢的质疑声音却一直存在。
本期节目将由新媒体端的热点视频切入,全程记录中氢新能创始人周明强观看视频的真实反应,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 “氢能安全隐患 ”“氢能源难以储存 ”等热议话题本期的专精特新企业创始人周明强却始终坚信 “氢是人类最友好的能源,也是终极能源 ”,他将如何回应种种质疑的声音?
创始人周明强在 2016年成立中氢新能,八年来始终致力于甲醇重整制氢及氢能发电系统的 “产、学、研、用 ”一体化研发和装备制造,解决了制约氢能源领域发展的制氢、储氢、运氢技术痛点,逐步在交通、工业、电力等领域广泛应用,助力我国 “双碳 ”战略。
究竟是怎样的硬核技术让创始人自信地说出 “这些我都解决了 ”?而在演播室观看纪实短片的各位观察员是否认同创始人的自信来源呢?
硬核技术为何难以落地应用 专精特新企业能否破局求生
氢能产业链较长,从上游的制氢、到中游的储存运输环节,再到不同终端的应用场景。专精特新企业创始人周明强已经用了八年的时间解决了制氢、储氢、运氢的技术痛点,又为何在寻找应用场景的过程中发展缓慢?作为一种全新的能源形态,创始人周明强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氢能源、认可氢能源,他自己称自己是 “氢能讲解员 ”,每天至少要接待 6至 7波来公司参观的客人,科普氢能的内容他已经讲了上万次,但真正达成合作的却是极少部分,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创始人周明强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对于距离氢能源的大规模广泛应用,各位研究员也产生了不同观点,他们又带来了怎样的思想盛宴?
为了弥补氢能落地难带来的生存压力,创始人周明强利用部分技术研发出了相关民用产品,面向c端进行销售,用民用产品的销售额反哺研发费用,这样的做法效果如何?民用产品在市场上又有着怎样的反馈呢?能否帮助专精特新企业突破落地难的困境?
2025 年 1月 1日,统筹中国能源战略发展大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开始正式施行。氢能正式被政府认定为能源,纳入能源管理而不是危化品的管理体系。《能源法》的颁布会为以中氢新能为代表的氢能企业带来哪些发展机遇?氢能源究竟在多久会迎来产业爆发期?
传承能源报国赤诚情怀 孤注一掷投身低碳时代能源革命
作为名副其实的 “氢能讲解员 ”,创始人周明强始终给人 “妙语连珠 ”的印象,当谈到父亲与创业的话题时,他第一次在镜头前展现出了哽咽、迟疑的一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出生在玉门油田的创始人周明强,又有着哪些难忘的童年记忆?对他倾尽所有投身氢能源创业产生着怎样的影响?
本周三21:05,《专精特新研究院》第四季带您一起探寻“零碳”世界的生活方式,重塑未来能源新格局,共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