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陈俊杰:台前幕后的多维定义

2024-03-28 09:49:42 e线资讯

打印 放大 缩小

由尚敬执导的《欢乐英雄之少侠外传》以其独特的制作优势和创新的故事叙述方式成功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目光,该剧采用了武侠情景喜剧这一大众通俗娱乐的创作法则,通过多种线性故事和喜剧桥段,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轻松愉快的视觉盛宴。在这部剧中,陈俊杰饰演的“鬼公子”一角成为了一大亮点,他不仅在剧中展现了角色的阴险狡诈,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观众感受到了角色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这种对角色深层次的挖掘和表现,正是得益于他在影视创作中的多维角色定义:演员的感性和曾作为制片人的理性都在他的身上完美呈现。百变陈俊杰也在其人生道路上不断探索,给观众带来诸多惊喜。

复杂多维 极具张力的“鬼公子” 陈俊杰在《欢乐英雄》的突破演绎

出生于90年代的陈俊杰,凭借自己稳扎稳打的努力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得以进行科班的演技学习与训练,毕业后的他也不断挑战与突破自己,以电影《捍卫者》中的“小宁”一角给观众们留下了印象,在《欢乐英雄》之后,也在知名演员姚橹的导演处女作《钥匙》中饰演男一号秦一兵,该电影正在后期制作当中。

而此次陈俊杰在《欢乐英雄》中所扮演的“鬼公子”,是一个极具深度和转变的角色。在剧中,陈俊杰将“鬼公子”与林太平和玉玲珑之间的情感纠葛处理得极具分寸感,对于这段感情,陈俊杰有着独到的见解,“因为他是私生子,被父亲忽略,不被正眼看待,他面对一个女性对自己展露好感的时候,会比普通人更快陷入进去。他是个缺爱的人”,陈俊杰通过眼神和肢体语言传达出了角色复杂的情感波动,赢得了观众的共鸣。

陈俊杰不仅赋予了鬼公子这个角色生命力,更在剧情的推进中,让观众见证了一个反派角色的蜕变与成长。他的演技将这位反派人物的多维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角色的阴狠到内心的挣扎,再到最终的救赎,陈俊杰的表演层层递进,引人深思。

台前幕后探索挖掘 演员“感性”与制片人“理性”的结合

陈俊杰不仅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演员,他在影视制片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与经验。这份经验让他在角色塑造上更加得心应手,能够精准地把握角色的每一个细节,将“鬼公子”这一角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由陈俊杰担任联合出品人和制片人的电影《拉姆与嘎贝》,是一部深刻探讨藏族家庭、社会和伦理观念的艺术片。这部作品以其对藏地文化的丰富呈现和对个体情感困境的关注,获得了国际认可,特别是在第67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入选主竞赛单元,成为该届唯一入围的中国电影。作为制片人的陈俊杰曾在采访中谈到,“制片人和演员的工作迥异,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工作过程中能真切体会到幕后工作人员的辛苦”,他对于电影制作中的创新理念和对艺术的追求,以及他在电影项目策划、内容创作中的能力和独特视角,为《拉姆与嘎贝》获得国际认可与赞誉做出了贡献。

谈及自己演员与电影制片人的双重身份,陈俊杰对此有着深刻的认知与感悟,“做演员是初心,做制片人是体验,做演员是感性的,制片人是理性的”。从事电影制片工作使得陈俊杰对整个影视作品制作流程的理解与掌控进一步加深,从而能够在表演时更加贴合导演的创意意图和剧本要求。也正是这种全局视角,使得他在参演《欢乐英雄之少侠外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鬼公子”这个角色的定位,与剧组其他成员形成更高效的沟通与协作。

从电影制片到话剧舞台,我不是孙悟空的“百变”体验

除了在电影制片方面拥有独特的经验与收获外,陈俊杰始终在尝试挑战与突破自己,今年4月底,陈俊杰将出演王耳德和阴佳宁导演的话剧《我不是孙悟空》中“六耳猕猴”一角,是整部话剧当中的灵魂角色。与传统的西游记故事不同,《我不是孙悟空》聚焦于六耳猕猴这一角色,这个故事不仅是关于六耳猕猴的自我发现之旅,也是对所有观众关于人生观、爱情观、世界观的深刻反思,是一场关于自我寻找和情感探索的戏剧盛宴。该剧于2023年已在北京完成两场演出,今年4月底将进行第二轮演出。

作为话剧的主演,陈俊杰对于主角“六耳猕猴”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找自己’的故事,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影子,在机缘巧合下,他拥有了孙悟空的名声和地位,也在其中迷失了自我,当他终于停下脚步去寻找自我的时候,却发现自我早已丢失。在乔装打扮的过程中,他收获很多假义,牺牲了很多真情,在得失之间,他经受了很多折磨,最终失去一切,向死而生,才找到了自己。”发现自己、寻找自己、拥抱自己,陈俊杰在不同领域的探索与六耳猕猴对于“自我”的思考一样,都是为了塑造与迎接更好的自己。 

随着《欢乐英雄之少侠外传》剧集的热播,陈俊杰的名字也被更多的观众所熟知,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幕后,陈俊杰的对于角色以及电影制片的细致思考与钻研,都让人看到他身上认真踏实的品质与无限的潜力与可能。未来可期,让我们一同期待陈俊杰的更多精彩。


责任编辑: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