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霸榜口水歌洗脑 但《唱作人》不改“初音”

2020-03-30 16:59:33 e线资讯

打印 放大 缩小

前几天,“淡黄色长裙,蓬松的头发”遭到全民调侃,但依然没有阻止另一则新闻刷爆朋友圈:《歌手》第二次淘汰袁娅维,成为“当打之年”的第一个意难平。

袁娅维,一个“技术顶尖、唱功全面、音域极广、技能强大的现场歌手”,选择了《I Love You 3000》和《我想》两首还未成为所谓的“大众流行”、但在各自圈层中都是爆款的歌曲,输给了若干流量型艺人。

不少知名博主都表示惋惜,愤怒。不禁让人质疑:华语音乐市场到底怎么了?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澎湃新闻联合《我是唱作人2》进行的华语音乐市场生态调查视频也在爱奇艺上线,采访了从业者、消费者、经营平台、媒体人等华语音乐市场链条的各个环节,通过不同角度的发声,发掘探讨当今华语音乐市场的痛点——谁在控制音乐审美话语权?

(视频链接:https://m.iqiyi.com/v_19rx1ak1mc.html

“称霸”榜单的粉丝经济效应 “成败皆流量”的路人口碑

视频中有人对音乐榜单的评价一语中的:“榜单更多体现的是热度,而不是质量!”流量时代把网络数据作为衡量明星商业价值的标准,粉丝们为了battle销售额,为了“让榜单看着好看一点”,哪怕碰到“不好听”的歌,也不得不“做没有感情的打榜机器”。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榜单上几乎都是流量的歌。乐评人呆若木一表示:“原本应该按照人的喜好反应出榜单的流行度,现在通过金钱或者集资的方式,让榜单变成可以操控的玩具。”

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引起路人对偶像、对流量歌曲的反感。其实很多偶像歌手,他们的歌不是不好听,只是登上了榜单之后,就显得没那么好听了,因为路人觉得是在“造假”、“才不配位”。王源在第一季《我是唱作人》中说:“如果真的不好听可以否定,但请不要因为我是王源而否定我的歌。”第二季首发阵容公布后,作为流量的张艺兴也是受到了偏见和质疑。但抛开打榜行为,他们的歌真的有大家说的那么“难听”吗?其实也未必吧!

谁都会被洗脑的短视频口水歌 不断复制的《学猫叫》

生态调查中显示,除了粉丝刷榜,短视频口水歌也被质疑是造成华语音乐生态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使你从不主动搜索这些歌曲,它们依然会“想办法”出现在你耳边,而且“它们真的太洗脑了!”一方面,抖音变成了打歌利器,产生无数的“爆款”;另一方面,提到“抖音神曲”,总是有人会觉得low。

但其实每个音乐作品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没有任何一首歌曲可以被人评价高级或low。调查中一位知名歌手经纪人表示:现在专业性的东西没有那么容易被大众接受了,反而是一些比较市场化的音乐,大众比较喜欢。”所以就像乐评人耳耳耳耳耳耳耳耳所说,第一个做《学猫叫》的人是没有问题的,看到《学猫叫》再去批量生产“学X叫”,这种不断“拷贝+粘贴”的市场行为,才是短视频时代存在的问题。

但是抛开“短视频出身”的标签,一些所谓的“网红歌手”,他们难道就没有好听的歌曲吗?唱作人第一季请来了高进,第二季又请来了隔壁老樊,给他们展示作品的机会。而他们能够站上这个舞台,本身就需要一定勇气。他们不怕被评价,但害怕被定义。

如果存在音乐鄙视链,那么在大众的认知里,流量歌曲和口水歌,一定是处于鄙视链的最底层。但正如李荣浩所说:“音乐没有好坏之分,不要再被误导,音乐只有你喜欢和你不喜欢两种方式。”

所以为了打破这种“偏见”,《我是唱作人2》在嘉宾选择上依然延续第一季的多元化。官宣的首发阵容——张艺兴、郑钧、陈粒、GAI周延、霍尊、隔壁老樊、马頔、刘思鉴,有所谓的流量、网红歌手,有音乐小众圈层,有老前辈也有“新声”。八种不同风格的唱作人站在一起,没有“热度”和标签,只有作品和舞台。

正像节目总制片人车澈在采访中所说,《我是唱作人2》是真心希望,也确实在努力让整个市场看到,华语原创一些新的东西在涌动!“初音不改,新声未来”,华语乐坛的复苏和唱作人的春天,我们都有理由期待。

责任编辑: